当前位置 >> 研究团队 >> 研究人员
研究人员

朱一凡

朱一凡,女,2009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,获得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,师从潘文国教授。2003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,获得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,师从郑树棠教授。自2003年4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,先后讲授过英语精读、英美报刊选读、写作、英语泛读、英语视听,英语口语、MTI翻译评论与赏析,通识核心课跨文化交流等课程。2005-2006年兼任外国语学院外事秘书。经常从事口笔译工作,尤其有较为丰富的笔译经验,主要从事汉英对比与翻译以及语料库译学的研究。

海外经历:
2006年6月-8月,赴澳大利亚La Trobe University在职培训,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化和教学法。
2009年-2010年,获得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FLTA奖学金,赴美学习和工作,在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修习课程,同时在Huston-Tillotson University 讲授中文课。 

研究成果:

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(1905-1936),20113月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,专著。

音译字字化的机制和动因,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2007年第3期,第一作者。

翻译误区与汉语的畸形欧化,《民族论坛》,2008年第2期,第一作者。

基于语料库的莎剧《哈姆雷特》汉译本文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,《外语研究》,2008年第2期,第二作者。

汉语对外来借词同化的机制和动因,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2011年第1期,第一作者。

现代汉语欧化研究:历史和现状,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2011年第2期,第一作者。

编辑出版家林语堂的编译行为研究,《中国翻译》,2011年第5期,第二作者。

翻译引发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的机制,《外语研究》,2011年第6期,第一作者。

翻译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:趋势与问题,《当代外语研究》,2012年第5期,第一作者。

“被”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——基于翻译与原创新闻语料库的对比研究,《外国语》,2014年第1期,第一作者。

语料库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,《北方工业大学学报》,2015年第4期,第一作者。

语料库与译者培养,《外语教学》,2016年第4期,第一作者。

细微之处见真章,《中国翻译》,2016年第6期,第一作者。

翻译汉语语言特征研究综述,《当代外语研究》,2016年第6期,第一作者。


译著:

作家J.K.罗琳传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

编著:

副主编,跨学科视阈下的当代译学研究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09。
编者,实用英汉、汉英口译教程,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6。
编者,新视野英语教程(1、3册)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04,2005。
编者,中级听力教程应试指导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2005。

科研项目:

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对当代汉语影响的研究(1980-2010)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主持。

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《综合英语III》课程改革与实施,上海交大本科教改项目,主持。

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建立与加工,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,分项目主要成员。

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,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,主要成员。

当代英汉/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,上海交大文理交叉基金,主要成员。
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,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,主要成员。

英汉历时对应语料库的创建,上海交大211二期,主要成员。
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研究,上海交大211三期,主要成员。

 

奖励和荣誉:

2006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称号。
2006年至今,几次入围上海交通大学“最受欢迎教师奖”。
2008年荣获上海交大优秀教师奖。
2008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二等奖。
2009年荣获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FLTA奖学金。
2011年获第二届“文治堂系列”学术著作出版资助。
2013年获凯原十佳教师奖。

 

版权所有:2014年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沪ICP备2010921 术支持:上海屹超